人脸模型穴位图
以下为您介绍一些人脸上重要的模型穴位及其功效、简单按摩方法: 正面穴位 印堂穴 位置:两眉之间中点处。
功效:宁心安神、醒脑开窍、明目通鼻。
可用于缓解头痛、头晕、失眠、鼻炎等问题。
按摩方法:用食指或中指指腹轻轻按压印堂穴,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旋转按揉 20 - 30 次,力度适中,以局部有轻微酸胀感为宜。
攒竹穴 位置:在面部,眉头内侧边缘凹陷中。
功效:疏风清热、明目通络。
对眼部疲劳、流泪、头痛等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按摩方法:将双手食指指腹放在攒竹穴上,轻轻按压并向上提拉,每次按压 3 - 5 秒,重复 10 - 15 次。
睛明穴 位置: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功效:疏风清热、通络明目,是防治眼部疾病常用的穴位。
可改善近视、远视、散光、青光眼等多种眼疾。
按摩方法:洗净双手后,用双手食指指腹轻轻按压睛明穴,动作要轻柔,避免压迫眼球,每次按压 1 - 2 分钟。
迎香穴 位置: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功效:疏散风热、通利鼻窍。
常用于治疗鼻塞、流涕、嗅觉减退、鼻炎等鼻部病症。
按摩方法:用双手食指或中指指腹,在迎香穴上做环形按揉,每次按揉 3 - 5 分钟,以局部有温热感为度。
侧面穴位 太阳穴 位置:在头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 1 横指的凹陷处。
功效:清肝明目、通络止痛。
可缓解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双手拇指指腹分别按揉两侧太阳穴,力度适中,按揉 20 - 30 圈,可根据疼痛程度适当调整力度。
颊车穴 位置: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 1 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功效:祛风清热、开关通络。
主要用于治疗牙痛、牙关紧闭、口眼歪斜等病症。
按摩方法:用双手食指或中指指腹,在颊车穴上进行点按,每次点按 3 - 5 秒,重复 10 - 15 次,然后再轻轻揉动穴位周围肌肉。
听宫穴 位置: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功效:聪耳开窍、宁神止痛。
对耳鸣、耳聋、中耳炎、牙痛等有一定疗效。
按摩方法:将双手食指指腹放在听宫穴上,随着张嘴、闭嘴的动作进行按揉,每次按揉 2 - 3 分钟,每天可进行多次。
面部上方穴位 百会穴 位置: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 5 寸。
简便取穴法:两耳尖向上连线与头部正中线的交点处。
功效:升阳举陷、醒脑开窍、镇静安神。
可治疗头痛、眩晕、失眠、健忘、中风等多种病症。
按摩方法:用右手拇指指腹轻轻按压百会穴,先顺时针方向按揉 20 - 30 次,再逆时针方向按揉 20 - 30 次,力度要适中,以头皮有轻微的酸胀感为宜。
神庭穴 位置: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 0.5 寸。
功效:清头散风、镇静安神。
常用于治疗头痛、眩晕、失眠、癫痫等病症。
按摩方法:用食指指腹按压神庭穴,力度适中,每次按压 3 - 5 秒,重复 10 - 15 次,然后再轻轻揉动穴位。
人脸模型穴位图(1)
人脸模型穴位图(2)
人脸模型穴位图(3)
人脸模型穴位图(4)
人脸模型穴位图(5)
人脸模型穴位图(6)
人脸模型穴位图(7)
人脸模型穴位图(8)
人脸模型穴位图(9)
人脸模型穴位图(10)
人脸模型穴位图(11)
人脸模型穴位图(12)
人脸模型穴位图(13)
人脸模型穴位图(14)
人脸模型穴位图(15)
人脸模型穴位图(16)
人脸模型穴位图(17)
人脸模型穴位图(18)
人脸模型穴位图(19)
人脸模型穴位图(20)
人脸模型穴位图(21)
人脸模型穴位图(22)
人脸模型穴位图(23)
人脸模型穴位图(24)
人脸模型穴位图(25)
人脸模型穴位图(26)
人脸模型穴位图(27)
人脸模型穴位图(28)
人脸模型穴位图(29)
人脸模型穴位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