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唬的拼音: hǔ,xià 注音:ㄏㄨˇ ㄒ一ㄚˋ 异体字:諕虎嚇
部首:口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11画 康熙字典:唬(11画)
简体部首:口部 部外笔画:8画 总笔画:11画 造字法:形声:从口、虎声 可拆字为“口 虎”
繁体部首: 口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汉字五行:水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独立,稳重,高贵之意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KHAM 仓颉:RYPN 郑码:JIH 中文电码:0801 区位码: 2703 四角号码: 61017
统一码:552c 笔顺编号: 25121531535 笔顺读写:竖折横竖横折撇横折撇折 唬的笔顺 丨フ一丨一フノ一フノフ
唬字的笔顺分步演示(一笔一画写汉字)
基本字义
(唬)hǔ,xià ㄏㄨˇ ㄒ一ㄚˋ
唬hǔ(ㄏㄨˇ)
⒈ 威吓(hè ㄏㄜˋ):虚张声势是唬不住人的。
⒉ 蒙混,蒙哄:用流言唬人。
其他字义
唬xià(ㄒ一ㄚˋ)
⒈ 同“吓1”。
方言集汇
粤语:fu2
客家话:[海陆丰腔] hak7 hau1 ho5 fu2 [梅县腔] hau1 [台湾四县腔] hak7 hau1 ho5 fu2 [客英字典] hau1 [客语拼音字汇] fu3 ho2 [宝安腔] hau1 | hak7
详细解释
唬 hǔ
〈动〉
(1) 虚张声势、夸大事实来吓人 [bluff;intimidate;frighten;scare]
唬,虎声也。从口虎。——《说文》
(2) 又如:你别唬人;唬吓(吓唬);唬弄(糊弄。欺骗;蒙混)
(3) 另见 xià
基本词义
唬 xià
〈动〉
(1) 同“吓”。恐惧,害怕 [scare]
唬得目瞪口呆。——《红楼梦》
(2) 又如:唬杀(吓死;吓坏了)
(3) 另见 hǔ
汉语大字典
[①][xià]同“嚇2”。
(1)恐吓;使害怕。
(2)害怕;吃惊。[②][hǔ]
(1)虚张声势、夸大事实以蒙混人。
(2)见“唬2唬”。[③][háo][《集韻》乎刀切,平,匣。]通“號2”。呼号。[④][xiāo][《廣韻》呼訝切,去禡,曉。][《集韻》虚交切,平爻,曉。]虎怒声。
康熙字典
【唐韻】呼訝切【集韻】虛訝切,?音嚇。【說文】嗁聲也。
又【說文】一曰虎聲也。
又【集韻】虛交切,音哮。義同。本作虓,亦作猇。
又【集韻】【類篇】?乎刀切,音豪。【集韻】本作號,呼也。或作臯號。
又【集韻】下老切,音皓。虎聲也。
又【廣韻】古伯切【集韻】郭獲切,?音虢。義同。
又【廣韻】鳥啼也。
说文解字
嗁聲也。一曰虎聲。从口从虎。讀若暠。
嗁聲也。一曰虎聲。从口从虎。讀若暠。呼訏切
(唬)虎聲也。鍇本不誤。鉉本改爲嗁聲。誤甚。自吠篆已下。皆言鳥獸矣。通俗文曰。虎聲謂之哮。唬當讀呼去聲。亦讀如罅字。从虎口、虎亦聲也。五部。从口虎。與吠意同。主於說口。故不入犬、虎部。○此下鍇有一曰虎聲四字。鉉本此四字在从口之上。皆淺人誤增。讀若暠。說文無此字。鉉用唐韵呼訝切。玉篇呼交切。與此讀合。
英语翻译
to intimidate; to scare
带"唬"字的组词
乍唬唬 、刺唬疖 、吓唬 、咋唬 、哮唬 、唬人 、唬吓 、唬唬 、唬杀 、唬答 、唬鬼瞒神 、喇唬 、嫌唬 、惊唬 、瞒唬 、胁唬 、血唬零喇 、诈唬 、连朦带唬 、连蒙带唬 、镇唬 、雄唬 、骇唬
带"唬"字的成语
唬鬼瞒神
- 相关文章
-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