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讟的拼音: dú 注音:ㄉㄨˊ 异体字:㾄黷
部首:言部 部外笔画: 22画 总笔画:29画 康熙字典:讟(29画)
简体部首:言部 部外笔画:22画 总笔画:29画 造字法: 可拆字为“讀 言”
繁体部首: 言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清纯,自信,安康之意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YFLY 仓颉:YRGCR 郑码:SBLS 中文电码:6251 区位码: 四角号码: 00661
统一码:8b9f 笔顺编号: 41112511212522125111344111251 笔顺读写:捺横横横竖折横横竖横竖折竖竖横竖折横横横撇捺捺横横横竖折横 讟的笔顺 丶一一一丨フ一一丨一丨フ丨丨一丨フ一一一ノ丶丶一一一丨フ一
讟字的笔顺分步演示(一笔一画写汉字)
基本字义
(讟)dú ㄉㄨˊ
讟dú(ㄉㄨˊ)
⒈ 怨恨:“旦获讟于群弟兮。”
⒉ 诽谤:“屈辱既加,则有怨恨,谤讟之言出矣。”
⒊ 憎恶。
方言集汇
粤语:duk6
客家话:[海陆丰腔] tuk8 [台湾四县腔] tuk8 [客英字典] tuk8 [梅县腔] tuk8
详细解释
讟 dú
〈动〉
(1) 怨恨 [hate]
讟,痛怨也。——《说文》
怨讟动于民。——《汉书·五行志》
(2) 又如:谤讟(诽谤,怨言)
(3) 诽谤 [slander]
今兹入郑,民不罢劳,君无怨讟。——《左传·宣公十二年》
汉语大字典
[①][dú][《廣韻》徒谷切,入屋,定。]
(1)怨恨。
(2)指怨言。
(3)诽谤。
康熙字典
〔古文〕㾄【唐韻】【集韻】【韻會】徒谷切【正韻】杜谷切,?音獨。【說文】痛怨也。【徐鍇曰】象衆怨也。故从二言。【廣雅】惡也。【揚子·方言】讟、咎,謗也。【郭註】謗,言噂讟也。【左傳·昭元年】民無謗讟。【杜註】讟,誹也。【前漢·五行志】怨讟動於民。【師古註】讟,痛怨之言。
说文解字
痛怨也。从誩?聲。《春秋傳》曰:“民無怨讟。”
痛怨也。从誩聲。《春秋傳》曰:“民無怨讟。”徒谷切文四 重一
(讟)痛怨也。方言。讟、謗也。讟、痛也。二義相足。从誩。聲徒谷切。三部。春秋傳曰。民無怨讟。左傳昭元年曰民無謗讟。八年曰。怨讟動於民。疑相涉而誤。
英语翻译
slander, utter evil words
带"讟"字的组词
嚣讟 、怨讟 、毁讟 、祸讟 、謡讟 、讪讟 、谗讟 、谤讟
- 相关文章
-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