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䜋的拼音: huì 异体字:
部首:言部 部外笔画: 12画 总笔画:19画 康熙字典:䜋(19画)
简体部首:言部 部外笔画:12画 总笔画:19画 造字法: 可拆字为“言 貴”
繁体部首: 言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吉凶寓意:中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YKHM 仓颉:YRLMC 郑码:SJAL 中文电码: 四角号码: 05686
统一码:470b 笔顺: 丶一一一丨フ一丨フ一丨一丨フ一一一ノ丶
基本字义
(䜋)huì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胡對切,音繢。【說文】中止也。司馬法曰:師多則人䜋。䜋,止也。【左思·魏都賦】襲偏裻以䜋列。【註】䜋列,或止或列也。
又【廣雅】轉也,欺也。
又【玉篇】譯也。
又【廣韻】列也。
又【增韻】覺悟也。
又【正韻】呼聚也。
又【廣韻】胡罪切【集韻】戸賄切,?繢上聲。義同。 【說文】本作?。
说文解字
中止也。从言貴聲。《司馬法》曰:“師多則人䜋。”䜋,止也。
中止也。从言貴聲。《司馬法》曰:“師多則人䜋。”䜋,止也。胡對切
(䜋)中止也。中止者自中而止。猶云內亂。魏都賦李注引說文。䜋列、中止也。此依賦文衍列字。賦云。齊被練而銛戈。襲偏裻以䜋列。非中止之訓也。从言。貴聲。胡對切。十五部。司馬法曰。師多則民䜋。民各本作人。今依廣韵所引。䜋、止也。此以止與中止義别也。凡偁經傳而又釋其義者皆必其義與字本義不同。如堲讒說、曰圛、?席皆是。- 相关文章
-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