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㺉的拼音: hù 异体字:豰
部首:犬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14画 康熙字典:㺉(14画)
简体部首:犬部 部外笔画:10画 总笔画:14画 造字法: 可拆字为“殼音(㱿) 犬”
繁体部首: 犬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吉凶寓意:中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FPGC 仓颉:GKHNE 郑码:BWSQ 中文电码: 四角号码: 47847
统一码:3e89 笔顺: 一丨一丶フ一一ノ丶丶ノフフ丶
基本字义
(㺉)hù
同【豰】。
兽名。似恶犬,上黄下黑。
康熙字典
【集韻】【類篇】?呼木切,音?。【說文】犬屬。腰已上黃,腰已下黑。食母猴。
又【說文】或曰㺉,似牂羊,出蜀北嚻山中,犬首而馬尾。○按《廣韻》作豰,《集韻》㺉與豰音同義異。
又【集韻】黑角切,音吒。獸名。
又【集韻】居?切,音遘。獸名。似犬,食猴。
说文解字
犬屬。?已上黃,?已下黑,食母猴。从犬?聲。讀若構。或曰㺉似牂羊,出蜀北嚻山中,犬首而馬尾。
犬屬。已上黃,
已下黑,食母猴。从犬
聲,讀若構。或曰㺉似牂羊,出蜀北嚻山中,犬首而馬尾。火屋切




- 相关文章
-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