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在线字典 > 新华字典 > 迹字的意思

迹的拼音:  注音:ㄐ一ˋ   异体字:蹟跡脔䢌䟱

部首:辶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9画  康熙字典:迹(13画)

简体部首:辶部   部外笔画:6画   总笔画:9画   造字法:形声:从辶、亦声 可拆字为“辶 亦”

繁体部首: 辶部   汉字是否常用:是  汉字五行:火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卓越、有口皆碑杰出之意   字体结构:半包围

五笔:YOPI   仓颉:YYLC   郑码:SNOW   中文电码:6619   区位码: 2803   四角号码: 30303

统一码:8ff9   笔顺编号: 413234454   笔顺读写:捺横撇竖撇捺捺折捺   迹的笔顺 丶一ノ丨ノ丶丶フ丶

迹字的笔顺分步演示(一笔一画写汉字)

基本字义

(迹)jì ㄐ一ˋ

    jì(ㄐ一ˋ)

    ⒈  脚印:踪迹。足迹。血迹。笔迹。

    ⒉  物体遗留下的印痕:印迹。

    ⒊  前人遗留下的事物:古迹。实迹。

    ⒋  追寻踪迹:“汉求将军急,迹且至臣家”。

    ⒌  据实迹考知:“迹汉功臣,亦皆割符世爵”。

方言集汇

粤语:zik1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ziak7 [客英字典] ziak7 [海陆丰腔] ziak7 [陆丰腔] ziak7 [宝安腔] ziak7 zit7 [东莞腔] ziak7 [梅县腔] ziak7 zit7
潮州话:ziah4

详细解释

跡、蹟

〈名〉

(1) 同本义 [footmark]

赵主父令工施钩梯而缘 播吾(山名),刻疏人迹其上。——《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2) 又如:浪迹天涯;人迹(人的足迹);人迹罕至;迹蹈(重复走过的路);迹状(行迹);迹响(踪迹和声响)

(3) 留下的印子 [mark]

蟆入草间,蹑迹披求。——《聊斋志异·促织》

(4) 又如:痕迹;血迹;笔迹;墨迹

(5) 前人留下的事物(主要指建筑或器物) [remains]

故平公之迹不可明也。——《韩非子·难一》

(6) 又如:古迹;胜迹;古城墙的遗迹;史迹;迹相(表露出来的不很显著的情况,可借以推断过去或将来)

(7) 通“绩”。功劳 [achievement;merit]

如是则其迹长矣。——《荀子·正名》

词性变化

〈动〉

(1) 追踪;追寻 [shadow]

逻者见之,知非其国人也,迹其所憩执之。——岳珂《桯史》

(2) 又如:迹察(寻迹察访);迹盗(跟踪查捕盗贼);迹访(寻访)

(3) 遵循 [follow]。如:迹附(追随)

常用词组

迹象

〈动〉

(1) 追踪;追寻 [shadow]

逻者见之,知非其国人也,迹其所憩执之。——岳珂《桯史》

(2) 又如:迹察(寻迹察访);迹盗(跟踪查捕盗贼);迹访(寻访)

(3) 遵循 [follow]。如:迹附(追随)

汉语大字典

[①][jī][《廣韻》資昔切,入昔,精。]亦作“跡1”。亦作“蹟1”。
(1)脚印;足迹。
(2)痕迹。
(3)指手迹。
(4)形迹;行动。
(5)业绩;事迹。
(6)追踪;追寻。
(7)至;蹈。
(8)遵循;仿效。
(9)考核;推究。
(10)量词。相当于“步”。

康熙字典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資昔切,音積。【說文】步處也。【廣韻】足跡也。【左傳·宣十二年】遷大國之迹于鄭。【前漢·揚雄傳】擬足而投迹。【淮南子·說山訓】足蹍地而爲迹。 
又凡功業可見者曰迹。【書·武成】太王肇基王迹。【前漢·王褒傳】索人求士者,必樹霸迹。 
又凡前人所遺留者曰迹。【莊子·天運篇】《六經》先王之?迹也。 
又凡有所遵循亦曰迹。【書·蔡仲之命】爾乃邁迹自身。【註】仲無所因,故曰邁迹。【前漢·平當傳】深迹其道,而務修其本。【註】謂求其踪迹。 
又凡有形可見者皆曰迹。【淮南子·說山訓】循迹者,非能生迹者也。【唐書·魏徵傳】豈有君臣同心事形迹者。 
又循實而考之亦曰迹。【前漢·功臣表】迹漢功臣。
又【杜欽傳】將以求天心,迹得失也。 
又風迹,風化之迹也。【後漢·朱浮傳】頗欲厲風迹。 
又迹射,尋迹而射也。《前漢·王尊傳》將迹射士千人。 
又迹人,官名。【周禮·地官·迹人註】迹之言跡。知禽獸處也。 
又與跡同。【文中子·問易篇】心跡之判久矣。 
又與蹟通。【詩·小雅】念彼不蹟。【註】謂不循故道也。 
又叶卽略切,音爵。【陸機·演連珠】火壯則煙微,性充則情約。是以殷墟有感物之悲,周京無佇立之迹。 【集韻】或作?、?。考證:〔【前漢·平當傳】深迹其道,而務修其本。【註】謂循其踪迹。〕 謹照原註循改求。〔【後漢·西域傳】漢有迹射。〕 謹按後漢西域傳無此語,查係王尊傳,今改前漢王尊傳將迹射士千人。

说文解字

步處也。从辵亦聲。蹟:或从足、責[?]。?:籒文迹从朿。

步處也。从辵亦聲。蹟,或从足責。,籒文迹从朿。資昔切〖注〗,古文迹。

(迹)步處也。莊子云。夫迹、履之所出。而迹豈履也。从辵。亦聲。迹本作。朿聲。故音在十六部。小篆改爲亦聲。則當入五部。而非本部之形聲矣。李陽冰云。李丞相持朿作亦。謂此字也。資昔切。古音在十六部。

(蹟)或从足責。責亦朿聲也。小雅。念彼不蹟。毛傳。不蹟、不循道也。

()籒文迹。从朿。釋獸。鹿其跡速。釋文。本又作?。素卜反。引字林鹿跡也。按速正字之誤。周時古本云其之名不嫌專繫鹿也。廣雅。躔?解亢跡也。卽爾雅麋跡躔、鹿跡、麕跡解、兔跡迒也。曹憲?音匹迹反。集韵云。迹或作?。然則字林從鹿速聲、素卜反之字。紕繆實甚。或以竄入爾雅。又或以羼入鹿部麌麛二字之閒。其誤可不辯自明矣。

英语翻译

traces, impressions, footprints

迹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①<名>脚印。枚乘《上书谏吴王》:“人性有畏其影而恶其~者。”【引】<名>痕迹;遗迹。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冶城访古~,犹有谢安墩。”【又】<名>事迹。《史记•秦始皇本纪》:“从臣思~。”
②<动>推究;考察。贾谊《治安策》:“臣窃~前事,大抵强者先反。”
③<名>人物形象。韩愈《送杨少尹序》:“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至今照人耳目。”
④<动>追踪;搜寻。《汉书•郊祀志》:“臣愚不足以~古文。”
【迹捕】跟踪追捕。
【迹察】探寻踪迹,考察缘故。
【迹迹】徘徊不安。

带"迹"字的组词

一迹 、不拘形迹 、不留痕迹 、不着痕迹 、不迹 、东郭之迹 、举迹 、书迹 、乱迹 、事迹 、亚迹 、交迹 、亮迹 、亲迹 、人迹 、人迹稀少 、人迹罕至 、从迹 、仙迹 、仪迹 、伟迹 、伦迹 、伪迹 、伯迹 、住迹 、余迹 、佛迹 、侔迹 、假迹 、僭迹 、兽迒鸟迹 、兽迹 、冥迹 、凤迹 、凶迹 、刑迹 、创迹 、判迹 、削迹 、前迹 、功迹 、劣迹 、劣迹昭着 、劣迹昭著 、勋迹 、化迹 、匿迹 、匿迹潜形 、匿迹销声 、匿迹隐形 、印迹 、危迹 、卷迹 、厕迹 、发迹 、发迹变泰 、变迹埋名 、古迹 、史迹 、名胜古迹

带"迹"字的成语

不拘形迹 、不留痕迹 、人迹罕至 、兽迒鸟迹 、劣迹昭着 、劣迹昭著 、匿迹潜形 、匿迹销声 、匿迹隐形 、发迹变泰 、变迹埋名 、名胜古迹 、含明隐迹 、埋声晦迹 、墨迹未干 、声销迹灭 、寄迹山林 、寻踪觅迹 、弢迹匿光 、形迹可疑 、息迹静处 、恶迹昭着 、恶迹昭著 、敛声匿迹 、无迹可寻 、无迹可求 、晦迹韬光 、望尘追迹 、杜门屏迹 、杜门晦迹 、杜门绝迹 、来踪去迹 、杳无人迹 、杳无踪迹 、梗迹萍踪 、梗迹蓬飘 、比肩叠迹 、比肩接迹 、比肩迭迹 、流风遗迹 、浪迹天下 、浪迹天涯 、浪迹江湖 、浪迹浮踪 、浪迹萍踪 、浮踪浪迹 、浮迹浪踪 、消声匿迹 、消声灭迹 、渺无人迹 、潜形匿迹 、潜形谲迹 、潜踪蹑迹 、潜踪隐迹 、潜身远迹 、犬迹狐踪 、畏影恶迹 、畏影避迹 、略迹原心 、略迹原情

  • 上一篇:
  • 下一篇:

您可能感兴趣

迹

迹

迹(繁体:跡)拼音:jì注音:ㄐ一ˋ异字体:蹟 跡 脔 䢌 䟱 ? ? ? 部首: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