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䙱的拼音: dú,shǔ 异体字:襡
部首:衤部 部外笔画: 21画 总笔画:26画 康熙字典:䙱(27画)
简体部首:衤部 部外笔画:21画 总笔画:26画 造字法: 可拆字为“衤 屬”
繁体部首: 衤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吉凶寓意:中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PUNJ 仓颉:LSEI 郑码:WTRI 中文电码: 四角号码: 37227
统一码:4671 笔顺: 丶フ丨ノ丶フ一ノ丨丶一ノ丶丨フ丨丨一ノフ丨フ一丨一丶
基本字义
(䙱)dú,shǔ
康熙字典
【唐韻】市玉切【集韻】殊玉切,?音蜀。【玉篇】長襦也,連腰衣也。【禮·雜記】繭衣裳者,若今大䙱也。【釋名】䙱,屬也,衣裳上下相連屬也。荆州謂襌衣爲布䙱,亦是襂襦,言其襜襜弘裕也。
又緣䙱,䙱施緣也。
又【集韻】朱玉切,音燭。義同。【類篇】一曰短衣。 【篇海】同襡。
又與襩同。互見襡襩二字註。
说文解字
短衣也。从衣蜀聲。讀若蜀。
短衣也。从衣蜀聲,讀若蜀。市玉切
(襡)短衣也。篇、韵皆襡與襡爲二字。義別。韵會合而一之。非是。晉書夏統傳。使妓女服袿襡。从衣。蜀聲。讀若蜀。市玉切。三部。- 相关文章
-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