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㖃的拼音: hǒu,hòu 异体字:吼
部首:口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9画 康熙字典:㖃(9画)
简体部首:口部 部外笔画:6画 总笔画:9画 造字法: 可拆字为“口 后”
繁体部首: 口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吉凶寓意:中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KRGK 仓颉:RHMR 郑码:JPAJ 中文电码: 四角号码: 62061
统一码:3583 笔顺: 丨フ一ノノ一丨フ一
基本字义
(㖃)hǒu,hòu
- 1
同“吼”。
康熙字典
【唐韻】呼后切【集韻】【韻會】【正韻】許后切,?音?。【說文】厚怒聲。○按《集韻》同呴吽吼,非。詳前吼字註。
又【廣韻】呼漏切【集韻】許?切,?音蔲。義同。
又【廣韻】恥辱。【大戴禮】机之銘曰:皇皇惟敬,口生㖃。【註】㖃,恥也,㖃詈也。
又【玉篇】【廣韻】?胡口切,音厚。【玉篇】吐也。【廣韻】欲吐。 【集韻】本作詬。或作訽。考證:〔【大戴禮】機之銘曰〕 謹照原文機改机。
说文解字
厚怒聲。从口、后,后亦聲。
厚怒聲。从口后,后亦聲。呼后切文二
(㖃)厚怒聲。厚當作

- 相关文章
-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