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在线字典 > 新华字典 > 革字的意思

革的拼音:  注音:ㄍㄜˊ   异体字:䩯䪂諽愅韚

部首:革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9画  康熙字典:革(9画)

简体部首:革部   部外笔画:0画   总笔画:9画   造字法:象形 可拆字为“廿(革) 十”

繁体部首: 革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汉字五行:木   吉凶寓意:吉   姓名学:应变能用强、正直、之意   字体结构:单一

五笔:AFJ   仓颉:TLJ   郑码:EE   中文电码:7245   区位码: 2479   四角号码: 44506

统一码:9769   笔顺编号: 122125112   笔顺读写:横竖竖横竖折横横竖   革的笔顺 一丨丨一丨フ一一丨

革字的笔顺分步演示(一笔一画写汉字)

基本字义

(革)gé ㄍㄜˊ

    gé(ㄍㄜˊ)

    ⒈  去了毛经过加工的兽皮:皮革。革履(皮鞋)。革囊。

    ⒉  改变:革新。革命(a.原意是改变命运;b.现指改变社会制度、建立新社会的群众运动;c.亦指改造旧技术、旧思想的运动)。改革。变革。

    ⒊  取消,除掉:革除。革职。革故鼎新(去除旧的,建立新的)。

    ⒋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如鼓等。

    ⒌  姓。

方言集汇

粤语:gaak3 gaap3 gik1
客家话:[海陆丰腔] get7 giet7 [宝安腔] gak7 [沙头角腔] gap7 [陆丰腔] get7 [东莞腔] gak7 [台湾四县腔] get7 giet7 [客英字典] gak7 get7 giet7 [客语拼音字汇] gag5 ged5 [梅县腔] get7

详细解释

〈名〉

(1) (象形。金文字形,象被剖剥下来的兽皮。中间的圆形物,是被剥下的兽身皮,余下的部分是兽的头、身和尾。“革”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革”的字多与皮革有关。本义:去毛的兽皮)

(2) 同本义。皮的总称 [leather;hide]

革,兽皮治去其毛。——《说文》

齿革羽毛。——《书·禹贡》

执之用黄牛之革。——《易·遯卦》

掌秋敛皮,冬敛革。——《周礼·天官》

江南出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瑇瑁、珠玑、齿、革。——《史记·货殖列传序》

(3) 又如:人造革;革带(皮带);革笥(用皮作的甲胄);革船(用皮革缝制的船)

(4) 用革制成的甲胄 [leather armor and weaponry]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

(5) 车前的饰物 [ornament on the front of cart]

革车千乘。——《礼记·明堂位》

(6) 又如:革车(战车)

(7) 通“勒”( )。马络头。有嚼口的叫勒,没有的叫羁 [headstall;halter]

故王良造父,天下之善御者也。然而使 王良操左革而叱咤之,使 造父操右革而鞭笞之,马不能行十里,故共之。——《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8) 姓

词性变化

〈动〉

(1) 变革,更改 [change]

革,改也。——《玉篇》

鸟兽希革。——《书·尧典》

故因秦时,本十月为岁首,不革。——《汉书·任敖传》

愿革心易行。——《汉书·严助传》

天地阴阳不革而成。——《吕氏春秋·执一》

厉治革典。——《国语·周语下》

革法明教,而秦人大治。——《盐铁论·非鞅》

革故鼎新。——李德裕《次柳氏旧闻》

瑞锐意兴革,清浚 吴淞、 白茆,通流入海,民赖其流。——《明史·海瑞传》

(2) 又如:革心(改变心意,不再为非作歹);革面(改变旧面貌,转变立场);革正(改正)

(3) 免除或丢掉 [remove from office;expel]

今革旧从新,为里党之法,在所牧守,宜以喻民,使知去烦即简之要。——《魏书·食货志》

(4) 又如:革旧从新(指除去旧的章法,遵从新的制度);革去(除去)

(5) 另见

常用词组

革出、革出教门、革除、革故鼎新、革履、革面洗心、革命、革命烈士、革囊、革新、革新、革新能手、革职、革制品

基本词义

〈形〉

(1) 通“亟”。[病情] 危急 [in a desperate sieuation;critical]

成子高寝疾, 庆遗人请,曰:“子之病革矣。——《礼记·檀弓上》

(2) 又如:病革(病重)

(3) 另见

〈动〉

(1) 变革,更改 [change]

革,改也。——《玉篇》

鸟兽希革。——《书·尧典》

故因秦时,本十月为岁首,不革。——《汉书·任敖传》

愿革心易行。——《汉书·严助传》

天地阴阳不革而成。——《吕氏春秋·执一》

厉治革典。——《国语·周语下》

革法明教,而秦人大治。——《盐铁论·非鞅》

革故鼎新。——李德裕《次柳氏旧闻》

瑞锐意兴革,清浚 吴淞、 白茆,通流入海,民赖其流。——《明史·海瑞传》

(2) 又如:革心(改变心意,不再为非作歹);革面(改变旧面貌,转变立场);革正(改正)

(3) 免除或丢掉 [remove from office;expel]

今革旧从新,为里党之法,在所牧守,宜以喻民,使知去烦即简之要。——《魏书·食货志》

(4) 又如:革旧从新(指除去旧的章法,遵从新的制度);革去(除去)

(5) 另见

汉语大字典

[①][gé][《廣韻》古核切,入麥,見。]
(1)加工去毛的兽皮。
(2)人体的皮肤。
(3)革制成的甲、胄、盾之类。
(4)兵卒。
(5)兵车。
(6)革制的酒囊。
(7)更改;变革。
(8)排斥;革除。
(9)谓撤销职务。
(10)告诫。
(11)戒备。
(12)八音之一。指革制的鼓类乐器。
(13)《易》六十四卦名之一,离下兑上。
(14)中医脉象之一。指脉浮而搏指,中空外坚,浑如鼓革。
(15)鸟的羽翼。
(16)辔首。即马络头。
(17)姓。汉代有革朱。见《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②][jí][《集韻》竭億切,入職,羣。][《集韻》訖力切,入職,見。]通“亟1”。危急。

康熙字典

〔古文〕?【唐韻】古覈切【集韻】【韻會】各核切,?音隔。【說文】獸皮治去其毛。革更之。【註】徐鍇曰:皮去其毛,染而瑩之曰革。【韻會】皮熟曰韋,生曰革。呂氏曰:革者,去毛而未爲韋者也。【書·禹貢】齒革羽毛。【傳】犀皮。【詩·召南】羔羊之革。【傳】革,猶皮也。【疏】獸皮治去其毛曰革。對文言之異,散文則皮革通。【周禮·天官】掌皮掌秋斂皮,冬斂革。【疏】革須治用功深,故冬斂之。 
又【正字通】人與獸皆曰革。【禮·禮運】膚革充盈。【註】革,卽膚內厚皮也。 
又【禮·明堂位】革車千乗。【註】革車,兵車也。【周禮·夏官·司弓矢】王弓弧弓,以授射甲革椹質者。【註】革,革甲也。 
又【玉篇】攺也。【易·革卦】天地革而四時成。【書·堯典】鳥獸希革。【傳】革,攺也。【疏】毛羽希少攺易。【洪範】金曰從革。【傳】金可以攺更。【管子·山權數】丁氏歸革築室。【註】革,更也。 
又【爾雅·釋器】轡首謂之革。【詩·小雅】鞗革冲冲。【傳】鞗,轡也。革,轡首也。【疏】馬轡所靶之外,有餘而垂者,謂之革。 
又【詩·小雅】如鳥斯革。【傳】革,翼也。【箋】如鳥夏暑希革張其翼時。【釋文】革,如字。韓詩作勒,云翅也。 
又軍禮曰兵革。【禮·中庸】袵金革。【註】革,甲冑之屬。 
又【周禮·春官·大師】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註】革,鼓鼗也。 
又【揚子·方言】革,老也。南楚江湘之閒代語也。 
又姓。【廣韻】漢功臣表有煑棗侯革朱。 
又【集韻】訖力切,音殛。本作䩯。急也。【禮·檀弓】夫子之病革矣。【註】革,急也。【釋文】紀力切。 
又【集韻】竭億切。音極。義同。【禮·檀弓·釋文】
又音極。【集韻】或作亟。考證:〔【說文】獸皮治去其毛。革更之象。〕 謹照原文省象字。

说文解字

獸皮治去其毛,革更之。象古文革之形。凡革之屬皆从革。?:古文革从三十。三十年爲一丗,而道更也。臼聲。

獸皮治去其毛,革更之。象古文革之形。凡革之屬皆从革。,古文革从三十。三十年爲一世,而道更也。聲。古覈切

(革)獸皮治去其毛曰革。各本獸皮治去其毛革更之,象古文革之形。文義、句讀皆不可通。今依召南、齊風、大雅、周禮掌皮四疏訂正。革與鞹二字轉注。皮與革二字對文則分别,如秋斂皮,冬斂革是也。散文則通用,如司裘之皮車卽革路,詩羔羊傳革猶皮也是也。革,更也。二字雙聲。治去其毛,是更改之義,故引伸爲凡更新之用。襍卦傳曰:革,去故也。鄭注易曰:革,改也。公羊傳:革取清者。何曰:革,更也。管子輕重革築室房注:革,更也。象古文革之形。凡字有依倣古文製爲小篆,非許言之,猝不得其於六書居何等者,如革曰象古文革之形,弟曰從古文之象,民曰從古文之象,酉曰象古文酉之形是也。易爲口,葢省煩爲耳。而或云從卅,從囗,音韋。囗爲國邑,卅年而法更,此葢楊承慶字統之肊説。古覈切。一部。凡革之屬皆從革。

()古文革,從。上廿下十,是三十也。年爲一世而道更也。據此則之本訓更。後以爲皮去毛之字。聲。,居玉切。在三部。革在一部,合音冣近。

英语翻译

leather, animal hides; rad. 177

革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①<名>去毛的兽皮。【又】泛指兽皮。《察变》:“此自未有记载以前,~衣石斧之民所采撷践踏者。”
②<名>皮革制成的甲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兵~非不坚利也。”
③<名>皮革制成的鼓类乐器,八音之一。韩愈《送孟东野序》:“金石丝匏土~木八者,物之盖鸣者也。”
④<动>变革;改革。《察变》:“是当前之所见,经廿年卅年而~焉可也,更二万年三万年而~亦可也。”
⑤<动>革除;除掉。《六国论》:“且燕赵处秦~灭殆尽之际。”
【革车】兵车。
【革吏】武士的谦称。

带"革"字的组词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七月革命 、三革 、不变不革 、不革 、丕革 、中华革命党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中国革命博物馆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中央文化革命小组 、中央革命根据地 、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 、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三次反围剿 、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二次反围剿 、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 、中央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 、二次革命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产业革命 、人造革 、从革 、休革 、体制改革 、俄国二月革命 、俄国农奴制改革 、俄国革命 、修革 、偃革 、偃革为轩 、偃革倒戈 、偃革尚文 、克律革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兴革 、兵销革偃 、兵革 、兵革之祸 、军革 、农业革命 、击革 、刊正九经三传沿革例 、刊革 、删革 、制革 、制革厂 、刻革楞岛 、匏革 、匡革 、十月革命 、南革 、危革 、厘革 、参革 、反革命 、反革命战争 、变革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因革

带"革"字的成语

偃革为轩 、偃革倒戈 、偃革尚文 、兵销革偃 、兵革之祸 、泮林革音 、洗削更革 、洗心革志 、洗心革意 、洗心革面 、矫国革俗 、磨揉迁革 、移风革俗 、衽革枕戈 、裹尸马革 、西装革履 、金革之声 、金革之患 、除奸革弊 、革凡成圣 、革凡登圣 、革命创制 、革命反正 、革图易虑 、革奸铲暴 、革带移孔 、革心易行 、革故立新 、革故鼎新 、革新变旧 、革旧从新 、革旧图新 、革旧维新 、革旧鼎新 、革职拿问 、革邪反正 、革面悛心 、革面敛手 、革面洗心 、革面革心 、革风易俗 、风行革偃 、马革盛尸 、马革裹尸 、鸟革翚飞 、鼎新革故

  • 上一篇:
  • 下一篇:
  • 随机内容

您可能感兴趣

革

革

革拼音:gé注音:ㄍㄜˊ异字体:䩯 䪂 諽 愅 韚 ? ? 部首:革部总笔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