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橕的拼音: chēng 注音:ㄔㄥ 异体字:樘
部首:木部 部外笔画: 12画 总笔画:16画 康熙字典:橕(16画)
简体部首:木部 部外笔画:12画 总笔画:16画 造字法: 可拆字为“木 牙(牚)”
繁体部首: 木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独立,睿智,高贵之意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SIPT 仓颉:DFBH 郑码:FKJH 中文电码: 区位码: 四角号码: 49941
统一码:6a55 笔顺编号: 1234243452511523 笔顺读写:横竖撇捺竖捺撇捺折竖折横横折竖撇 橕的笔顺 一丨ノ丶丨丶ノ丶フ丨フ一一フ丨ノ
橕字的笔顺分步演示(一笔一画写汉字)
基本字义
(橕)chēng ㄔㄥ
橕chēng(ㄔㄥ)
⒈ 同“撑”。
方言集汇
粤语:caang1
客家话:[客英字典] cang1 [海陆丰腔] cang1 cang5 [梅县腔] cang5 [台湾四县腔] cang1 cang5
汉语大字典
[①][chēng][《廣韻》丑庚切,平庚,徹。]斜柱;支柱。
康熙字典
【唐韻】丑庚切【集韻】【正韻】抽庚切,?音瞠。【說文】斜柱。【徐曰】橕之言䟫也。【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枝牚杈牙而斜據。【杜甫·登慈恩塔詩】始出枝橕幽。本作牚,今作橕,《復古編》作撐。【韻會】禮韻無从手撐字。
又【唐韻古音】丑郞切【司馬相如·長門賦】飾文杏以爲梁,離樓梧以相橕。互詳樘字註。
说文解字
衺柱也。从木堂聲。
衺柱也。从木堂聲。丑庚切〖注〗臣鉉等曰:今俗别作橕,非是。
臣鉉等曰:今俗别作橕,非是。
(樘)柱也。各本柱上有衺字。今刪。文靈光殿賦、長笛賦李注皆引說文。柱也。長門賦李注引字林。柱也。皆無衺字。惟樘字或作牚、或作撐。皆俗字耳。玉篇云。樘、柱也。亦無衺。葢樘本柱名。如靈光。枝樘杈枒而斜據。枝樘與層櫨曲枅芝栭爲儷。然則訓爲柱無疑也。樘可借爲䟫歫。猶柱可借爲支柱。而支柱遂正釋樘。俗閒謂撐拄必用衺木。遂沾一衺字矣。從木。堂聲。丑庚切。李善引說文恥孟反。古音在十部。
英语翻译
a prop; a shore
- 相关文章
-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