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䳚的拼音: hé,kǎn 异体字:
鶡
部首:鳥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18画 康熙字典:䳚(18画)
简体部首:鳥部 部外笔画:7画 总笔画:18画 造字法: 可拆字为“旱 鳥”
繁体部首: 鳥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吉凶寓意:中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JFWO 仓颉:AJHAF 郑码:KAER 中文电码: 四角号码: 67427
统一码:4cda 笔顺: 丨フ一一一一丨ノ丨フ一一一フ丶丶丶丶
基本字义
(䳚)hé,kǎn
[䳚鴠]寒号鸟
康熙字典
【廣韻】苦旰切【集韻】可旱切,?音侃。䳚鴡,鳥名。似雞,五色,晝夜鳴。
又【廣韻】苦曷切【集韻】丘葛切,?音渴。
又【廣韻】苦蓋切【集韻】丘蓋切,?音磕。義?同。互詳?鶡二字註。
说文解字
似雉,出上黨。从鳥曷聲。
似雉,出上黨。从鳥曷聲。胡割切
(鶡)佀雉。出上黨。後書輿服志。虎賁、羽林皆鶡冠。鶡者、勇雉也。其鬬對一死乃止。故趙武靈王以表武士。加雙鶡尾。豎左右爲鶡冠。徐廣曰。鶡似黑雉。出於上黨。从鳥。曷聲。胡割切。十五部。- 相关文章
-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