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褚的拼音: zhǔ,chǔ 注音:ㄓㄨˇ ㄔㄨˇ
部首:衤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13画 康熙字典:褚(15画)
简体部首:衤部 部外笔画:8画 总笔画:13画 造字法: 可拆字为“衤 者”
繁体部首: 衤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汉字五行:火 吉凶寓意:吉 姓名学:博学多才,可爱,儒之意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PUFJ 仓颉:LJKA 郑码:WTBM 中文电码:5969 区位码: 8150 四角号码: 34260
统一码:891a 笔顺编号: 4523412132511 笔顺读写:捺折竖撇捺横竖横撇竖折横横 褚的笔顺 丶フ丨ノ丶一丨一ノ丨フ一一
褚字的笔顺分步演示(一笔一画写汉字)
基本字义
(褚)zhǔ,chǔ ㄓㄨˇ ㄔㄨˇ
褚zhǔ(ㄓㄨˇ)
⒈ 用丝绵装衣服。
⒉ 囊袋。
⒊ 古同“储”,贮藏。
⒋ 古代覆盖棺材的红布:褚幕。
其他字义
褚chǔ(ㄔㄨˇ)
⒈ 姓。
方言集汇
粤语:cyu2
客家话:[海陆丰腔] du5 zha3 [客英字典] du3 [台湾四县腔] du5 za3 [宝安腔] du3 tu3 | za3 [梅县腔] chu3 [客语拼音字汇] cu2 du3
详细解释
褚 chǔ
〈名〉
(1) 姓
(2) 另见 zhǔ
基本词义
褚 zhě
〈名〉
(1) 古代称兵卒 [soldier]
褚,卒也。——《说文》。徐灏曰:“卒谓之褚者,因其着赭衣而名之也。”
(2) 又如:褚伍(褚五。泛指军队;行伍)
(3) 另见 chǔ;zhǔ
基本词义
褚 zhǔ
〈动〉
(1) 把丝棉装入衣服 [be lined with silk waddings]
褚,一曰装衣。——《说文》
置荀罃褚中。——《左传·成公三年》
以锦装衣曰褚。——《汉书·南粤王传》注
褚,装衣也。——《玉篇》
(2) 储藏。通“贮” [store]
取我衣冠而褚之。——《左传·襄公三十年》
词性变化
褚 zhǔ
〈名〉
(1) 丝绵衣服 [silk wadding clothes]
上褚五十衣,中褚三十衣,下褚二十衣遗王。——《汉书·南越王赵佗传》
(2) 又如:褚衣(绵衣)
(3) 囊,袋 [bag]
有商人置诸褚中,展转入东林。——《南史》
(4) 又如:褚橐(褚囊。盛书的袋子)
(5) 古代棺饰名 [coffin’s ornaments]。如:褚堂(停尸场;灵堂);褚幕(古代棺饰名,覆盖在棺材上面的布幕)
(6) 另见 chǔ;zhě
汉语大字典
[①][zhǔ][《廣韻》知吕切,上語,知。]亦作“帾1”。
(1)用绵装衣服。亦指绵衣。
(2)指所装的绵絮。
(3)囊袋。
(4)储藏。
(5)古代棺饰名。大夫以上所用的形如宫室紧贴棺身的棺罩。[②][zhě][《集韻》止野切,上馬,章。]古代称兵卒。[③][chǔ][《廣韻》丑吕切,上語,徹。]
(1)同“楮”。纸的别称。
(2)姓。汉有褚少孙。见《史记·三代世表》及司马贞索隐。
康熙字典
【唐韻】張呂切【集韻】展呂切,?音貯。裝衣也。【類篇】囊也。【前漢·南粤王趙佗傳】上褚五十衣,中褚三十衣,下褚二十衣,遺王。【師古曰】以綿裝衣曰褚。
又蓄也。【左傳·襄三十年】取我衣冠而褚之。
又覆棺之物。【禮·檀弓】褚幕丹質。【註】以丹幕爲褚。
又【廣韻】丑呂切,音楮。【集韻】制衣也。
又姓。【潛夫論】褚師氏,皆鄭姬姓也。【通志·氏族略】褚氏卽褚師氏,漢梁相褚大,元成間有褚先生少孫,?以儒學稱。
又【集韻】止野切,音者。衣赤也。【揚子·方言】卒謂之褚。
说文解字
卒也。从衣者聲。一曰製衣。
卒也。从衣者聲。一曰製衣。丑呂切
(褚)卒也。方言云。卒或謂之褚是也。郭云。言衣赤褚。音赭。从衣。者聲。丑吕切。五部。一曰裝也。裝各本作製。誤。今依玉篇、廣韵正。左傳。鄭賈人將寘荀罃褚中以出。此謂衣裝也。凡裝綿曰著。丑吕切。其字當作褚。小正。七月灌荼。灌、聚也。荼、萑葦之秀。爲將褚之也。褚之者、裝衣也。將各本作蔣。字之誤也。
英语翻译
bag, valise; stuff, pad; surname
带"褚"字的组词
上褚 、倾褚 、入褚 、巾褚 、欧褚 、殚褚 、私褚 、积褚 、素锦褚 、缊褚 、虞褚 、褚五 、褚伍 、褚先生 、褚小怀大 、褚小杯大 、褚师 、褚衣 、褚遂良
带"褚"字的成语
褚小怀大 、褚小杯大
- 随机内容